深夜Me Time S2 Ep.2
「應該」的假象:身不由己的錯覺
「父母」的身分,是現代社會中最容易套入「我應該」的角色了。沒有人天生就知道如何當爸爸媽媽,我們都是看著自己父母的身影,在心中建立一個理想父母的楷模,並以此要求自己要努力做到。
但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的「應該」,只是在彌補過往的「缺憾」,我學習著父母疼愛孩子的方式,也彌補著過往我想要卻得不到的遺憾。
萱萁問:「那些媽媽們的應該,是真的嗎?」
難道不是嗎?身為媽媽不就是該為孩子拼盡全力、赴湯蹈火嗎?
萱萁補充說明,生活當中許多人認為的應該,其實只是無意識的重複,少了覺察的生活,才會讓自己像禁錮牢籠一樣沈重。
小孩生病,不能請假感到好抱歉?
孩子生病是一個很常見的兩難狀況,身為媽媽的我,總覺得孩子生病就該請假陪伴照顧他,但有時候卻在工作忙碌無法請假而感到自責。
詠捷:「如果孩子生病你沒有在身邊,你會怎麼看待自己?」
我:「我會覺得自己這個媽媽有點不負責任...」這是我內心的實話,儘管我有許多冠冕堂皇的正當理由,跟客戶、老闆的會議就是無法缺席等等,但內心始終覺得自己沒做到「好媽媽」該做的事情。
詠捷問我:「你在怕什麼?」
「我怕我的孩子恨我。」我脫口而出內心潛藏的恐懼。
人們會因為「想像中」的恐懼,而認為自己「應該」「必須」做哪些事情,我擔心孩子恨我,但孩子「真實想法」我的確不知道,我只是在揣測而已。
詠捷分享道,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去覺察自己,究竟是基於「想要的」去做選擇,還是基於「想逃避的」去做選擇,就會常常覺得身不由己,很多逼不得已。
要工作無法請假顧小孩,害怕孩子難過怨恨的媽媽們,還可以怎麼做呢?
詠捷和萱萁點出了一般上班族父母的盲點與出口,完整內容請至podcast收聽唷~
如何超越「年夜飯」的兩難?
這集我們也討論到一個經典實例,「年夜飯」根據傳統習俗,嫁出去的女兒年夜飯是在婆家吃的,但近年來年夜飯要跟誰吃、怎麼吃卻有了新的選擇,這一切是怎麼轉變的呢?
許多媳婦仍認為年夜飯該在公婆家吃,即使自己想回娘家吃,但卻說不出口,只能含怨在心。
回到「溝通」的本質,當我們認為的「應該」與「想做」的事情不一樣時,我們是否能夠勇敢去溝通?甚至我們的「應該」,事實上都是已經做了選擇,無論基於什麼理由,都是自己先做了決定。
透過來賓的分享,發現有時候兩難是因為我們以為非黑即白,陷入在恐懼的情緒裡面,讓我們限制了自己。許多公婆已經非常開明,甚至兩家人一起出國旅遊,出去餐廳一起吃年夜飯都有,這個難題的解答出乎意料地多,不是只有「夫家」或「娘家」的選擇而已,限制我們的永遠是自己。
其他觀點分享
信念裡的「小人」,誰在扯你後腿?
那些「委屈」的另一個版本
「應該」的假象:身不由己的錯覺
因為害怕對方生氣,不敢說實話怎麼辦?
用「底層邏輯」帶你拆解流量密碼
不要為了外在形象而分裂自己